良陈集市优品网-生活美学的设计师

如果不是中国渔民,这场船难死亡人数会超过泰坦尼克号

如果不是中国渔民,这场船难死亡人数会超过泰坦尼克号

来源:互联网人气:25579更新:2024-11-28 08:02:35

“这段历史被淹没了82年,也被日本军方否认了82年,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家门口,我们的先辈就是这段历史的目击证人,是参与者,是救助者,这件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来做!”

—— 方励

【剧透警告】接下来的内容里,将包含大量关于《里斯本丸沉没》的历史事实。

被遗忘的沉船

“有个事实始终令我耿耿于怀:在英国,对于因战争而遭受苦难的家庭,官方几乎没有给予认可。军人本身也只有在服役期间死亡时才会被纪念。战争的经历本身是如此具有破坏性,那些被迫忍受它的人也需要被记住,对于成为日本战俘的不幸者来说,这一点尤其如此。”

——托尼·班纳姆博士(Tony Banham)《里斯本丸沉没:英国被遗忘的战时悲剧》

托尼·班纳姆博士觉得,里斯本丸沉没就像一出经典的三幕剧。

第一幕,设定和开端,人物依次登场:被俘英军和日军看守登船,战俘被投入环境恶劣的舱内。

第二幕,发展和对抗,美军潜艇鲈鱼号发射鱼雷,击中里斯本丸尾部,大船开始缓慢进水下沉。日军想将战俘封死在底舱内与船同沉,英军拼死反抗,逃出底舱跳水逃生,又遭遇日军开枪射杀,陷于绝望之中。

第三幕,拯救和结局,中国渔民发现有人遭遇海难,全村出动,划着几十艘小舢板出海救援,冒着日军子弹将盟军救上岸,分给他们食水衣物。中国渔民直接救起的盟军多达384人,原本想将战俘全部射杀的日军也不得不跟着捞人,但最终,依然有828名战俘永沉大海。

里斯本丸的最后照片 | BBC

对英国和美国而言,盟军误伤是件尴尬的事情。对日本而言,自己造的孽,自然希望全世界都别提起。

之后的几十年里,里斯本丸被各方默契地遗忘了。

幸存者日渐凋零,作恶者闭口不言,只有救人者所在的东极岛,还隐约流传着沉船的传说。

但在八十年后,这部三幕剧并没有完结,而是迎来一个重要的尾声。

中国人方励,决定打捞这段历史。

登上“浮动地狱”

“当我们接近(里斯本丸)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船头的舰炮。这引发了讨论,讨论这艘船是否可以被归类为武装商船,是否属于那种‘见之可击沉’的类别。”

——弗兰克·贝内特(盟军战俘)

里斯本丸历史图片 | BBC

时间拨回到1942年9月25日,1816名盟军战俘,还有700多名日军,陆续登上了里斯本丸。

里斯本丸是一艘长136米,排水量7000吨的商船,曾经往返于日本和美国纽约之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许多日本商船被日军征用,里斯本丸也不例外。这次,它要从香港开往日本的门司港,把从东南亚掠夺而来的1600多吨战略物资运回日本,并将1816名战俘押往日本做苦工。

自从1941年圣诞节当天香港沦陷,这些盟军战俘已经落入日军手里十个月。十个月里,这些健壮的年青小伙被折磨成骨瘦如柴的病人。战俘们经常被殴打,缺吃少穿,食物里的能量只够他们从营房走到食堂,再从食堂走回来。由于营养不良,脚气病和糙皮病盛行。不少人得了痢疾和白喉,并因此而死去。每个人都在心底暗自估算,自己能活到什么时候。

在营地医院工作的盟军战俘威廉·斯普纳回忆说,“看到这样的景象真是令人心酸。曾经强壮健康的壮年男子,却拖着残躯,穿着破布,血液和粘液顺着他们的腿流下。他们的脸上带着绝望、痛苦,有时是认命的表情,最终不可避免地变得麻木不仁、面无表情。”

这样一群病恹恹的战俘被赶进了里斯本丸的三个底仓,一号舱和三号舱都是三百多人,二号舱最大,挤进了一千多人。

战俘所在的三个底舱,影片动画复原 | 《里斯本丸沉没》预告片

无论哪个舱,条件都极其恶劣。舱里空间狭小,用木板分为上下两层,战俘们每人分到宽约45厘米的小空间,只能肩挨肩坐在一起, 想躺下就得将腿搭到别人身上。

一号舱的罗斯·林伯格记得,由于空间不够,不可能同时躺下,战俘们只能轮流休息,许多战俘因为脚气病带来的剧烈疼痛,始终辗转难眠。还有人腹泻,有人咳嗽。整个底舱里空气浑浊,令人难以呼吸。

战俘所在的底舱里没有厕所,也没有洗涤设施。里斯本丸只在甲板两侧设了十几个悬在海上的木质厕所。

战俘们要去甲板上厕所必须申请许可,获准后,再通过狭窄的梯子爬上去,一路上要小心地寻找落脚点,既不要踩到其他人的身体,也不要一脚踩空、直坠舱底。

甲板两侧设了十几个悬在海上的木质厕所,供两千人使用 | 《里斯本丸沉没》预告片

船上条件恶劣,而且瘟疫盛行。不过总体来说,航行的前4天还算无波无折。

直到1942年10月1日凌晨,在茫茫大海上,里斯本号与美军潜艇“鲈鱼号”狭路相逢。

1942年的10月是这样一段日子—— 珍珠港事件在一年前爆发,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此后,日军在西太平洋大肆侵略,攻占了香港、新加坡、菲律宾等地。直到1942年6月,美军取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战争开始进入相持胶着的阶段。

由于此前盟军在舰船和港口上损失惨重,在太平洋战区,潜艇成了盟军最重要的进攻力量,有效阻断了日军的海上补给线。

“鲈鱼号”就是“盟军的希望”之一。这艘大型潜艇在中国附近的海岸巡航,就在9天前,它刚刚击沉了另一艘日本商船“利根丸”。“鲈鱼号”离开港口时带着24枚鱼雷,现在还有23枚,它有10个鱼雷发射管,所有发射管都已装填完毕。

现在,在明亮的月光下,它看见了里斯本丸。

鲈鱼号通过潜望镜看见里斯本丸,影片动画复原 | 《里斯本丸沉没》预告片

里斯本丸上没有任何标识或旗帜,显示这是一艘运载战俘的船只。这种做法违反《日内瓦公约》,却是日军的一贯行径。

对鲈鱼号来说,里斯本丸只是一艘船头安着舰炮、甲板上满是日本兵的日军舰船。

鲈鱼号记录:“在1942年9月30日晚上,我们在离中国海岸巡逻,并且在10月1日凌晨4点捕捉到了一个向北航行的目标。我们跟踪了这艘船一段时间,绘制了它的航向和速度。月光明亮,我们无法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接近目标。我们执行了‘绕尾’战术。全速前进,然后在黎明前下潜并等待。”

10月1日清晨7点,鲈鱼号发现里斯本丸开始改变航向,向着护航的其他日本军舰靠拢,尽管没能靠近到最佳攻击位置,鲈鱼号船长还是下令攻击。

一共发射了6枚鱼雷,第4枚击中了里斯本丸右舷船尾的螺旋桨,在船体上炸出一个直径两米半的大洞。

日军的轻型轰炸机俯冲而来,向着鲈鱼号投下深水炸弹。鲈鱼号紧急下沉,潜入深海,稍后悄然退走。当天鲈鱼号的航海日志上写,“估计敌舰沉没。”

距离里斯本号彻底沉没,还有25小时。这一天一夜里,船上的盟军战俘将经历地狱。

“这些混蛋想淹死我们”

“如果你去过地狱,你会知道那是什么样子。那就是地狱。”

——丹尼斯·莫利 (里斯本丸二号舱幸存者)

许多战俘听到了鱼雷呼啸而过的巨响,头三枚没击中,有人觉得像轮胎漏气声,有人觉得像水槽最终排空时的那种咕噜声。

然后是第四枚鱼雷,击中船尾。二号舱的詹姆斯·米勒听到一声巨响,爆炸了,船在震动中停了下来,然后是铃声、哨声、喊叫声、船上大炮的猛烈开火声,恐慌开始蔓延。

螺旋桨和船体受损,里斯本丸已经无法航行。

海水开始涌进,从机舱室到锅炉室,到储煤库,又到关押着战俘的三号船舱。

三号舱的杰克·埃蒂安布尔躺在舱底的稻草垫上,忽然听见储煤舱里发生了可怕的爆炸,水开始涌入,日本士兵拿着一些破布棉絮试图堵住漏水处,但一切堵洞的努力都只是徒劳。

接下来,日军往三号舱里放了一个抽水泵,让三号舱战俘将水泵出去。

虚弱的战俘们用尽全力开始轮流泵水,一方面,他们还抱着挽救船的希望,另一方面,他们也还期待着日军展现出基本的人性。

皇家苏格兰团的詹姆斯·米勒回忆说:“我们坚信日本人不会让我们淹死。他们不可能那么冷酷,要让1800名无助的人死去。船正在缓慢地从船尾下沉,我们等待着,等待日本人发起救援行动。”

战俘们等来的,是越来越残忍的日军,和越来越恶劣的环境。

整整一天没有发放食物,不允许任何人去甲板上厕所。

战俘们先用掉了仅有的几个桶,桶很快满到溢出,战俘们请求倒空桶,但被拒绝了。战俘们开始用自己的饭盒当便盆。很多人都患有痢疾,空气和环境很快变得恶臭。

会说日语的波特中尉努力说服日本人送些水下来,只来了两桶非常肮脏的水,但渴到极致的战俘们还是珍惜地分享了这些水。

情况甚至变得更糟。

10月1日黄昏,日军架起了机关枪,防止战俘逃跑。然后,他们切断通风管,用木条封住舱门,又在木条上盖上防水帆布,再用绳索牢牢捆绑固定。

日军封锁舱门,影片动画复原 | 《里斯本丸沉没》预告片

此前,战俘们还能勉强看到头顶上的一小块天空,还能通过喊话与甲板上的日军沟通。

现在,舱里只有黑暗,闷热,越来越少的氧气,生病的战俘粗重艰难的呼吸声和呻吟声。

里斯本丸后部进水下沉,船头被强制抬高,原本由海水浮力承担的船头重量,现在要靠船身来扛住。金属扭曲变形,发出不堪重负的声音。这艘船随时可能从中断裂,然后像石头一样沉下去。

战俘们此刻还不知道,原本在里斯本丸上的日军几乎都已撤到其他船上,只留下六个自杀式看守,他们自己要与船同沉,还要负责不让战俘逃出这座海上囚笼。

尽管如此,在黑暗里,在饥饿里,在浑浊的的空气里,在混着尿液和粪便的海水里,在船身发出的不吉声响里,战俘们还是清晰地意识到,不会有来自日军的救助。

99岁的幸存者丹尼斯·莫利回忆起来,依然难掩愤怒:

“我们哪也去不了,这些混蛋想淹死我们”。

年轻时的丹尼斯·莫利,与99岁的丹尼斯·莫利

“一场蓄意的大谋杀。”

战俘们想出了办法,通过在舱壁上敲击摩尔斯密码,来传递信息。一号舱传来消息,已经有两个战俘死去。三号舱传来消息,他们已精疲力尽,水位仍在上升,用泵抽水收效甚微。

在二号舱,会日语的波特中尉已经喊叫了几小时的“moshi moshi”(“对不起”)和“anno, neh”(“我说”)。但毫无回应。

斯图尔特上校是二号舱的领导者,他作出决断,战俘们必须自救。他告诉战俘们,“如果我们今天注定要死,至少我们要死得像个英国人。”

幸存者威廉·班尼菲尔德对这句话记忆犹新,他开玩笑说,“我其实不知道英国人和其他人的死法有什么区别”。

但在那一刻,这话鼓舞了许多绝望的战俘。

一位曾在厨房工作的战俘藏匿了一把锋利的长刃屠夫刀。这把刀在黑暗里传递,一直传到最前,持刀者攀上梯子,用尽全力在木板的缝隙间戳刺砍击,寻找可以突破的口子。

终于成功破开了一个洞口,第一批冲出去的先锋里包括了战俘豪厄尔和会说日语的波特中尉。他们一冲出去,就设法扩大二号舱的出口,又冲到船身中部,拧开了用螺丝固定的三号舱铁门,放出了一些位于三号舱上层的炮兵。

枪声响了。那六个自杀式看守占据了船上的桥楼,站在制高点,残忍地用机枪射杀逃到甲板上的战俘。

日军射杀逃出的战俘,影片动画复原 | 《里斯本丸沉没》预告片

数人倒下死去。波特中尉中弹受伤。豪厄尔不得不让波特中尉用日语告诉看守,如果看守停止开枪,战俘们就会退回舱内。

看守短暂地停了火,豪厄尔忍着恐惧,从躲藏的隐蔽处出来,将波特中尉带回了他们逃出的二号舱出口。

看守们不知道,此刻,一些从三号舱逃出的炮兵,已经悄无声息地摸到了通往桥楼的楼梯上。

第一波冲出去的战俘被机枪逼回了船舱,但不肯束手等死的战俘很快组织起了第二波逃亡。

看守再次开枪射杀,但挡不住如潮水般涌出的人群。

悄悄摸上船桥的英国皇家炮兵,也终于发起了冲锋,愤怒的炮兵们制服并反杀了看守。据说那六个看守几乎被撕碎了。

看守死去,让战俘们的逃生之路顺遂了一点,但也只是一点而已。

这是10月2日的上午,里斯本丸已经到了最后时刻,船身极度倾斜,海水直接拍上了船舷。

恐慌的战俘争先恐后地攀爬梯子,唯恐来不及逃出舱口。他们撕扯,推搡,践踏。有人不慎从梯子上跌落,摔下去的人非死即伤,立刻失去了逃生的机会。

战俘争先恐后地往上爬 | 《里斯本丸沉没》预告片

“稳住,米德尔塞克斯,”斯图尔特中校大喊,“记住你们是谁。”

最后的逃生窗口里,有人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皇家苏格兰团的卡斯伯特森上尉本已逃离了二号舱,但又志愿回到混乱的舱内。他组织战俘有序逃生,又去安慰那些因伤失去活动能力、已经逃生无望的人——给他们一口水喝,一支从船仓库里抢来的香烟,一根木棍作为断腿的夹板,为濒死者念一段苏格兰的经典童诗……他在二号舱里待到最后一刻,是被水流冲出去的。

还有最悲剧的三号舱。逃生梯断裂了,下层的大部分炮兵完全没有逃生的机会。

逃出三号舱的杰克·埃蒂安布尔听到,一个爱尔兰炮兵大喊,“我们出不去了,让我们给他们唱首歌吧。”

于是,从三号舱底部传来了嘹亮的合唱歌声,《蒂珀雷里在远方》 (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

蒂珀雷里是一个爱尔兰小镇,这首歌是英国军人从一战唱到二战的战时歌谣,类似于英国版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蒂珀雷里在远方,/隔山跨海路漫长。/蒂珀雷里在远方,/那里有我心爱的姑娘。/再见了,皮卡迪利,/永别了,莱赛斯特广场!/ 蒂珀雷里还很遥远,/ 但我的心已飞到了那里!”

仿佛从水底传来的歌声,巨大水声都盖不过的歌声,一直持续到了里斯本丸沉没的最后时刻。

三号舱下层的许多战俘,由于梯子断裂,完全没有逃生机会,他们唱着歌,与船同沉 |《里斯本丸沉没》预告片

三号舱战俘此前拼命泵水换来的时间,并非徒劳。

在那一天一夜里,日军其他舰船设法用缆绳拖拽里斯本号,使得船更靠近西边的海岸线。

对战俘们来说的好消息是,船彻底沉没时,中国舟山的东极岛已经近在眼前。时间快到正午,海水还算温暖。

一开始,战俘们游向了其他日本舰船寻求救援。

但残忍至极的日军,竟然展开了新一轮杀戮。

托尼·班纳姆博士采访的多位幸存者,证词都交叉印证了这件事。

詹姆斯·米勒:“我注意到几艘小船接近。看到这些船只,我感到恐惧,它们穿过一群群落水者,然后可以听到机关枪的开火声。幸存者正在被屠杀,无法阻止这件事。”

泰勒:“数百人已经落水,……四艘日本辅助运输船在里斯本丸号周围缓慢绕行。当落水者接近它们时,我听到了步枪射击和武器开火的声音。日本人正在将我们的人作为靶子,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射击练习。”

杰克·埃蒂安布尔:“我们在水里看到日本巡逻艇向落水者射击。我离炮兵柴尔兹大约50码远,一艘日本巡逻艇把他捞起来,踢他的头,然后把他重新扔回水里。我明智地急转弯,设法避开了一些步枪射击并游开。”

约翰·英格利斯:“我看到一名日本军官向我扔了一根绳子。我用我剩下的所有力量拽住它,把自己拉到船边,稍微休息一下。日本军官消失了,原本的位置出现了一名士兵。‘拉我一把’,我恳求道,然后让我惊讶、恐惧,更不用说害怕的是,他开始试图打我的双手。我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躲避打击,同时狠狠地诅咒他。他停下了,我松了口气,抬头却看到刺刀的闪光。他把刺刀固定在步枪上,然后倾身过来,竭尽全力用刺刀刺我。我受够了,大叫一声‘混蛋’,一把推出去,再次掉进了海里。”

阿尔夫·亨特:“许多脑袋在水中上下浮动,似乎有来自一些船只的步枪火力,瞄准了落水者。……船只大小不一,其中一艘在落水者中穿梭,意图撞倒他们。似乎没有一艘船试图捞起幸存者,所以我朝远处可见的陆地游去。”

炮兵海伍德:“我和战友一起游向一艘日本武装船。在水里时我们遭到了射击。我们游到了离船只有几码远的地方,一根绳子被扔到我们这边,被海军皮尔曼抓住。当他被拉上船时,一名日本士兵从船边探出身子,开枪射中了他的大腿。他掉进了水里。我决定游向岛屿。”

比尔·斯普纳:“有几艘日本海军舰艇把救生绳扔到船边。一些人试着攀爬。他们爬的时候,日本人就逐渐把绳子再降到海里。如果有战俘成功爬上了甲板栏杆,就会有枪声响起,一具尸体掉进水里。在这之后,我们避开了日本船只。”

日军开枪射杀落水者,用船将落水者从木筏或漂浮物上撞下来,甚至用螺旋桨威胁绞杀落水者……他们做了种种事情,唯独没做一件事,——没有救起任何一个人。

船已经沉了一小时,很多战俘已经在水里漂了好几个小时,战俘们要活下来,需要一个奇迹。

奇迹以中国渔船队的形式出现了。

如果没有中国渔民进场,里斯本丸遇难人数将超过泰坦尼克号 | 方励 一席演讲

“中国人的行为,

诠释了善意和同情的全部意义”

“我在水中已经大约十个小时了……面对这样的逆境,人会感到多么无助,现在要救我们,需要一个奇迹。奇迹如期而至,一大群中国渔船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詹姆斯·米勒(盟军战俘)

青浜岛渔民,全岛出动,倾力来救。

渔民们划着小舢板,出海救人 | 《里斯本丸沉没》预告片

救人,是出于渔民们朴素的善意和人性。

一个救人者的女儿回忆说,自己父亲在13岁时,就因为海难失去了他的父亲。所以当他15岁时听说有人落水,“他当然是会豁出性命去救的。”

渔民们一开始发现海上漂着木块和洋布,就去捞东西。捞着捞着,发现不仅有布,还有许多人抱着木头随波逐流。

渔民们立刻把布一丢,开始救人。

“所有岛上的老百姓,有船的都划出去了。” | 《里斯本丸沉没》预告片

对落水的盟军战俘来说,中国渔民的到来,标识着他们命运的转折。

英格利斯清晰地记得:“从雾气中首先出现了一艘舢板,很快又有大约十艘跟了上来。自发的欢呼声中,人们互相帮助,等待舢板的到来。……一艘接一艘的舢板来了,载走了人,然后再次绕回来。”

当时日军还在开火,救人的渔民是冒着被日军当场射杀的风险,以及被日军后续报复的风险。

98岁的幸存者班尼菲尔德记得,是中国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他们 | 《里斯本丸沉没》预告片

二号舱的威廉·班尼菲尔德一直活到了98岁,他依然记得被中国渔民救起的时刻。中国渔民讲的是本地方言,他一个字也听不懂,但看到渔民伸出的手,他就拉住了。被拖上船,看到渔民拿出一把大刀,他心想,完了,吾命休矣。结果渔民又拿出一根白番薯,用刀把白薯一切两半,分了一半给他吃。

舢板不大,一次只能容纳几个人。渔民记得,盟军战俘“很硬气,救的时候,叫他上3个就是3个”,没有发生争抢的情况。参与救援的林阿根也说,攀扶在船沿的战俘只要看到船上已坐满,就会主动放开自己的手。

为了多救下一些人,渔民们毫不惜力,一次次驾船往返,把救下的人送上岸,就立刻再出发寻找落水者。

塔菲·埃文斯回忆道:“我几乎已经筋疲力尽,被一艘有鱼腥味的小船救起,然后被放在岸边。我和其他人被安置在一个满是渔网的棚子里。”

军士长索登也去了同一个棚子:“在黄昏时分,我们被两个中国人用一艘小划艇救起。……我们被带到一个温暖的棚子里,里面满是渔网,女人们给我们喂了热蔬菜汤和有鱼块的米饭。第二天早上,一位中国女人给了我一件旧大衣,我非常感激。”

救上来后,战俘们已经几十小时水米未进,他们饥肠辘辘,衣不蔽体。

生活困苦的中国渔民,拿出了自己的衣服、番薯、鱼干和米粥,慷慨大方地分给战俘们。

渔民沈阿贵说:“我们把他们安置在寺庙和民房里。他们用肢体语言表示他们饿了——揉他们的肚子。但他们不知道怎么用筷子,就像用叉子一样用筷子。”

渔民王谒富回忆:“那些外国人都饿煞了,捧起碗就喝,都不会用筷子。”

获救的阿尔夫·泰勒同样记得那一天:“寺庙里满是在睡觉的男人。外屋也满是男人,还有干草堆。我后来得知,村民们救了大约300人,并逐个喂饱了他们。”

据后续统计,中国渔民一共救上来384人。

渔民们自发的营救行动持续了很久。

比尔·斯普纳与米基·迈尔斯扒着一个临时木筏漂出了很远,自己都不抱着被救援的希望,但中国渔民还是奇迹般地找到了他们,“我醒来时仿佛置身天堂,一位年迈的、慈祥的中国老人,没有天使翅膀,穿着传统的中国农民服装,黑色裤子,黑色上衣,灰白头发编织成传统式样的辫子。她正用一个瓷碗和瓷勺喂我温暖的甜汤。然后我又昏迷了。”

有些落水者受了很重的伤,也得到了中国渔民的尽力救助。

米德尔塞克斯团的二等兵费里斯从梯子上摔下来,腰部以下瘫痪,中国渔民把他救起后,又用门板当担架,把他抬到了温暖的屋子里照料。

罗伯特·赖特记得:“一个中国人看到我晒伤的身体,在我的背部、胸部和肩膀上涂了一种奇怪的混合物,并递给我一件棉被大衣,让我在夜里免于受冻。他们包扎了一个士兵折断的肋骨,像喂婴儿一样给他喂温热的汤。他们甚至分享了他们的最后一点烟草。这些中国人通过他们的行为,诠释了善意和同情的全部意义。”

英格利斯回忆说:“岛上的中国居民对船难幸存者绝对、完全地给出了伟大的援助。他们无私地献出了所有的食物和多余的衣物……我们都围坐在篝火旁,吃着热气腾腾的米饭,一个海兵举起他那碗米饭,转向身边的一位老者,试图用洋泾浜英语和中文表达他的谢意,他大声说,‘这个好。这个非常热。非常好。’那位老者头戴中式斗笠,穿着黑棉袄、宽松的黑裤子,用标准的英语回答说,‘是的,这对我们大有好处。’海兵大为惊讶,’天哪,你英语说得很好。你是岛上的国王吗?’那个老者哼了一声,‘不,我是皇家工程队的克拉克森中尉。’“

幸存者们爆发出热烈的大笑,是他们近期笑得最开心的一次。

温暖的气氛,在第二天日军登岛搜查时被打破了。

日军荷枪实弹,气势汹汹地搜查了所有的房屋,到处都翻得底朝天,就连干草堆都用刺刀挨个戳过。

盟军战俘们不想连累救了他们的中国渔民,只能主动投降。

皇家海军亨利·威廉姆斯的儿子加雷斯,曾经听自己父亲讲过日军搜岛时他的遭遇。

威廉姆斯的腿被礁石割伤得很严重,他漂到一个仅仅住了几十个人的小岛上,岛上的中国村民对他非常友好,为他包扎伤口,给他食物,还为他找了些衣服。

然而,第二天日军来抓人,小船空间不够,坐不下威廉姆斯。为了防止他逃跑,两名日本士兵按住威廉姆斯,第三名士兵用枪托砸断了他的每一根脚趾。

日军离开后,中国村民给威廉姆斯包扎了脚,又给他喝了点酒止痛。

几个小时后,另一艘载着战俘的大船停靠在岛上,中国村民想帮忙搀扶或者抬一下威廉姆斯,却被日本士兵拒绝甚至威胁要射杀他们。最后,威廉姆斯不得不忍着剧痛、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上船。

在日军的大搜查里,中国渔民竟然藏下了三个英军战俘。

住在翁阿川家里的三名战俘,伊文思、法勒斯、约翰·斯通当时实在不想回到残暴的日军手里,渔民们一咬牙,带着这三人藏进海边礁石形成的一个天然“娃娃洞”里,当年才14岁的翁家女儿每天给他们送饭,“因为穷,也没啥好吃的,都是番薯汤、乌贼肠。为了调调口味,还给他们买过一斤白糖。”

后来,渔民们又躲过日军的封锁线,送这三个战俘离岛。在中国军民的护送下,这三名战俘花了两个月,安然无恙地抵达了英国驻重庆使馆。

这三人的证词,也首次揭开了日军虐杀里斯本丸战俘的真相。英国外交部为此向日本发出了抗议文件。

英国外交部发出的抗议文件 | 《里斯本丸沉没》预告片

打捞一段历史

至今仍有日本右翼称,中国渔民救上来的里斯本丸战俘是少数,大部分战俘获救要归功于日本海军。

然而,幸存者的证词确凿无疑地表明,日军在最开始的几个小时里根本没有救人,而是不断在屠杀落水者。

直到中国渔民进场救人,日军可能是意识到这件事会有幸存者,难以将战俘的死亡全部推给美军潜艇,才跟着开始捞人。

幸存者丹尼斯·莫利非常清楚,日军之所以后来跟着捞人,完全是因为中国渔民的介入。他在接受方励采访时说,“中国渔民以为自己就救了那些人(三百多个),其实不是的,他们救的比他们知道的还要多。”

战争是一个人性的放大器,在战争里,人的崇高与卑劣,勇敢与懦弱,都会明明白白地展现。

盟军战俘后代与林阿根老人握手并表达谢意 | 《里斯本丸沉没》预告片

最后一位在世的救人者林阿根老人去世后,许多盟军战俘的后人都发来消息致哀吊唁:

“他为世界留下的遗产包括:勇气、英雄主义,和一个人在面对人类最恶劣的暴行时所能施予的善。”

由于日军的残暴,里斯本丸的悲剧并非孤例。

在二战期间,日军残忍地杀害了数以千万计的非战斗人员,包括平民和战俘。

战后的东京审判得出结论,日军手中的西方战俘死亡率高达27%,是德军和意军手中西方战俘死亡率的7倍。

最应为里斯本丸的战俘死亡负责的,无疑是主管战俘押运的少尉和田秀男。

然而,和田秀男死得早,没有活到被绳之以法的那天。

战后接受审判的人里,包括了里斯本丸船长经田茂,和日军翻译新森。

船长经田茂的被控罪名是,在1942年10月1日和2日,他作为军用运输船“里斯本丸”号的船长,犯下了战争罪行,因为他(1)参与了将1800名英国战俘封在船舱中的行为,导致多人窒息死亡,多人遭受精神和身体痛苦,还有多人在船沉没时被困并淹死;(2)未能为战俘提供可用的救生船和救生衣,导致多人淹死,更多的人遭受了精神和身体痛苦。

经田茂拒绝认罪,理由是“作为平民船长,他需要服从上级命令。”

然而,在控方的质问下,经田茂也不得不承认,有些命令是不该被服从的。

多年后,方励找到经田茂的儿女,他们已经完全不知道父亲当年的经历。读着经田茂的审判记录,他们陷入沉默,最后也只是无力地说,在日本这个国家,很难和周围的人持不同意见。

经田茂船长的女儿,为父亲的选择辩解 | 《里斯本丸沉没》预告片

经田茂被判处7年监禁,这个判决其实是从轻发落,几乎没有认定他对任何战俘的死亡负有直接责任。轻判的理由之一是,经田茂参与了将里斯本丸拖向浅水区,无论这个努力有几分是为了救船以及船上的货物,几分是为了救战俘,客观上,这个举动可能帮助了一些战俘生存下来。

经田茂的法庭供述里也有谎言,比如谎称是日本人命令战俘弃船的。

比起经田茂,还有更加卑劣的日军,比如一个随军翻译新森。

给战俘写家信定下字数限制的人,就是新森。他曾在喝醉酒时吹嘘,说自己在里斯本丸上封锁了所有的出口,让战俘无法逃脱。

在接受审判时,新森将罪责推得一干二净,反把战俘的自救举动都归功于自己,从照顾病人到分发食水,还说日军与战俘的逃生机会是相同的,完全无视了如下事实:里斯本丸上的日本人仅有一人溺水,而战俘的死亡率接近50%。

满口谎言的新森,后来仅仅被判处15年监禁。

历史的叙事,岂能由这种人书写?

BBC在采访方励时,问过他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一群中国人,要跑到英国来铺天盖地打广告,找里斯本丸的亲历者和后人?”

答案很简单。

这件事发生在中国门口,目击证人和救助者是中国渔民。它是一个创巨痛深的英国故事,同时也是一个闪耀着中国人勇气和善意的中国故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与盟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

这段历史始终是值得铭记,值得打捞的。

何况,人性是共通的。

那1800多个盟军战俘的家庭,那255个救人的中国渔民……他们的故事,应该被记录,应该被讲述。

他们不该只有一个空空的坟墓 | 方励 一席演讲

后来,方励组织了14位遇难者的后人来到东极岛,来到里斯本丸沉没的海域,举行了一个安息仪式。

主持者念出祈祷词:“他们永远不会老去,徒留我们日渐衰老。他们永不为耄耋所难,永不为残年所累,在每一个日出日落的时刻,我们永远铭记他们……”

船开到里斯本丸沉没的那个点,脚下三十米,是湍急的海流,是沉没的巨轮,是八百多条渴望归家却埋骨于此的年轻魂灵。

家属们将花瓣撒向大海,泪如雨下。

盟军战俘后代将花瓣撒向大海,在沉船坐标海域祭奠亲人 | 《里斯本丸沉没》预告片

未曾经历过战争的人,往往无法理解战争的真实面目。

而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又经常因为留下的创伤过于巨大,不可回顾,不可触碰,不可言说,而终生缄默。

幸存者必须忘却,必须向前看,才能活下去。

后人则必须回顾,必须牢记,才能不重蹈覆辙。

战争,是将许多人命压缩成一个冰冷的数字。

反战,是将那个数字进行解压缩。

展开一段段有血有肉的人生,直视战争所毁灭的一个个具体的生命。

《里斯本丸沉没》打捞的,是一段史实,更是几千段人生。

不幸的是,《里斯本丸沉没》的三位叙述者,在2020~2021年间陆续去世,没能看到电影上映。

不幸中的一点幸运是,方励在最后时刻找到了沉没的里斯本号,又进行了“抢救式采访”,记录下了他们最后的影像和证词。

人证,物证,俱在。

电影片名叫《里斯本丸沉没》,方励说,片名与托尼·班纳姆博士的书名重名,是特意的安排。

托尼为里斯本丸这段历史写了一整本书,还与方励无偿分享了他掌握的全部信息。

而托尼当年写书的重要资料,又来自一位英籍华人谢涤君(Tse Dickuan)。

香港被日本占领后,谢涤君受雇于日本战俘部,他冒着生命风险,每天偷偷带一两页战俘名册回家,打字整理出来。他花了几个月梳理出完整的名单,并将之交给了盟军。

登上里斯本号的所有战俘名单,就是这样保留下来的。

谢涤君到托尼,托尼又到方励……他们仿佛合力跑完了一场接力赛,一起让里斯本丸这段历史重现人间。

现在,导演该跑的路已然跑尽,接力棒交到了观众手里。

1942年,里斯本号被“鲈鱼号”潜艇看见,那一次看见,使它沉没于海涛中。

2014年,里斯本号被方励看见,这一次看见,使《里斯本丸沉没》这部纪录片得以面世。

2024年,里斯本号需要被观众看见,才能令它有机会进入人类共同记忆——只有那些进入人类共同记忆的事件,会代代相传,永志不忘。

片尾字幕滚动。那些幸存下来的名字一一浮现,那些被大海吞噬的名字一一浮现,那255个出海救援的中国渔民名字一一浮现。

这些人的命运在那个夜晚相遇纠缠,又在这块屏幕上永远并列。

其实历史经常被掩盖,经常被扭曲,经常被遗忘,经常被湮没。

但不会是这一次,不会是这一艘船,不会是这一群英勇的中国渔民。

从此,世界不会再忘记那个坐标。

参考文献

[1]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2024)

[2] Banham, T. (2006). The sinking of the Lisbon Maru – Britain’s forgotten wartime tragedy.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3] 一席 方励《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倾家荡产:里斯本丸沉没》

[4] 《北京纪实-档案》 20151102 日军“阴谋设计”“里斯本丸”沉没 中国渔民舟山拯救英军战俘 https://jishi.cctv.com/2015/11/03/VIDE1446482900358829.shtml

[5] 黄加佳,《里斯本丸沉没》热映背后:海难、杀戮与冒险拯救……https://mp.weixin.qq.com/s/Mzjfe5ORS_1wYr6eHvAQSw

[6] 专访|《里斯本丸沉没》导演方励:我抢到了历史_有戏_澎湃新闻-The Paper. (2024, September 14).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673404

[7] 纪录片打捞82年前真相,让失落的记忆浮出海面

https://mp.weixin.qq.com/s/Ce_j0k2-zH84ii6QV-c2gg

[8]”里斯本丸”的最后故事–中国渔民二战中冒死营救英战俘-新华网. (2015). Retrieved from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09/02/c_1116451062.htm

[9]Towle, Philip; Kosuge, Margaret; Kibata, Yōichi (2000). Japanese prisoners of war.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pp. 47–48. ISBN 1-85285-192-9..

[10]BBC News. (2018). British POWs sank with the Lisbon Maru – should it be raised? BBC New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bc.com/news/stories-44814053

[11]The last survivor of the Lisbon Maru – Telegraph. (2012, September 30). Retrieved from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930093038/http://www.telegraph.co.uk/history/world-war-two/9575914/The-last-survivor-of-the-Lisbon-Maru.html

[12]《里斯本丸沉没》:至暗时刻 救援的光突然亮了-新华网. (2024, September 17). Retrieved from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40911/3fd1875019954eab9f4ab60577ab13bb/c.html

作者:游识猷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使用本站資源的用戶均應仔細閱讀本聲明。用戶使用本站資源的行為將被視為對本聲明全部內容的認可。 1、本站資源大部分搜集於網路,整理分類並分享。用戶可自行搜索在其他地方下載,也可選擇在本站下載。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1479715313@qq.com 及時刪除。本站資源僅用於研究、學習之用,若使用商業用途,請購買正版授權,否則產生的一切後果將由下載用戶自行承擔。 2、本站對發佈的資源不能保證其完整性、安全性和可用性。請您在下載後自行檢查。您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與本站無關。 3、註冊本站以及在本站充值、開通會員等消費行為僅作為用戶本人對本站的友情贊助,均為用戶本人的自願行為。相當於您是自願贊助本站的伺服器以及日常運營維護費用,而不是購買本站的任何服務與資源,請知悉!!! 4、本站資源資源採用網盤分享,如鏈接失效,請及時聯繫。 5、本站另提供各種軟件插件技術維護,與廣告行銷社交行銷等服務: 可定制個人和中小企業搭建網站,小程式,APP,遊戲等各種互聯網應用軟體,國内外各社交媒體平臺運營工具素材與課程,幫助您超快搭建高性價比的數字化場景,請聯係QQ;1479715313(添加請説明來意),TG電報:https://t.me/vip_3qyyds,郵件1479715313@qq.com Users who use the resources of this website should read this statement carefully. The user's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this site will be regarded as the recognition of all the contents of this statement. 1. Most of the resources of this site are collected on the Internet, sorted and shared. Users can search for it and download it elsewhere, or choose to download it on this site. If you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are violated, please contact: 1479715313@qq.com to delete it in a timely manner. The resources of this site are only used for research and learning, if you use commercial purposes, please purchase the genuine licence, otherwise all the consequences will be borne by the download user. 2. This site cannot guarantee the integrity, security and availability of the published resources. Please check it yourself after downloading. Any problems you encounter during use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is site. 3. The consumption behaviours such as registering this site, recharging on this site, and opening a membership are only used as the user's own friendly sponsorship of the site, and are all voluntary behaviours of the user. It is equivalent to that you are voluntarily sponsoring the server and dail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s of this site, rather than purchasing any services and resources of this site, please be aware!! 4. The resources of this site are shared by the network disk, if the link is invalid, please contact us in time. 5. This site also provides a variety of software plug-in technical maintenance,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 social marketing and other services: We can customise various Internet application software such as websites, applets, apps, games, etc., as well as operating tools and courses of variou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t home and abroad to help you build cost-effective digital scenes super quickly, please contact QQ; 1479715313 (add please help to meaning), TG telegram: https://t.me/vip_3qyyds, mail 1479715313@qq.com このウェブサイトのリソースを使用するユーザーは、この声明を注意深く読む必要があります。 ユーザーがこのサイトのリソースを使用することは、この声明のすべての内容を認識したものと見なされます。 1.このサイトのほとんどのリソースは、インターネット上に収集され、分類され、共有されています。 ユーザーはそれを検索して他の場所でダウンロードするか、このサイトでダウンロードすることを選択できます。 お客様の正当な権利と利益が侵害された場合は、1479715313@qq.com に連絡して、適時に削除してください。 このサイトのリソースは、商業目的を使用する場合は、本物のライセンスを購入してください、それ以外の場合は、すべての結果はダウンロードユーザーが負担する、研究と学習のためにのみ使用されます。 2. 当サイトは、公開されたリソースの完全性、安全性、および可用性を保証するものではありません。 ダウンロード後、ご自身でご確認ください。 使用中に発生した問題は、このサイトとは関係ありません。 3.このサイトの登録、このサイトでのリチャージ、メンバーシップの開設などの消費行動は、サイトに対するユーザー自身の友好的なスポンサーシップとしてのみ使用され、すべてユーザーの自発的な行動です。 これは、このサイトのサーバーや日々の運用保守費用を自発的にスポンサーしているのと同等であり、このサイトのサービスやリソースを購入するのではなく、注意してください!! 4.このサイトのリソースはネットワークディスクによって共有されていますが、リンクが無効な場合は、時間内にご連絡ください。 5.このサイトでは、さまざまなソフトウェアプラグインの技術保守、広告とマーケティング、ソーシャルマーケティング、その他のサービスも提供しています。 私たちは、ウェブサイト、アプレット、アプリ、ゲームなどのさまざまなインターネット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ソフトウェアだけでなく、国内外のさまざまな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の操作ツールやコースをカスタマイズして、費用対効果の高いデジタルシーンを超高速で構築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QQにお問い合わせください。 1479715313(意味に助けをください)、TG電報:https://t.me/vip_3qyyds、メール 1479715313@qq.com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歡記得收藏下載,海報分享可得現金
点赞1025 分享
相關推薦

3qyyds元神影音免費觀影

天氣預報出門提前知曉!